一、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過度保護
有時候,由于父母太注重孩子表面的需求,忽略了孩子看不見的心理需求,縱使孩子具有優(yōu)秀的先天條件,卻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當孩子想跑、想玩時,有的父母會害怕孩子受傷而禁止他;如此的話,孩子便會養(yǎng)成不好動的習慣,身體變得遲熟、孱弱多病,心智的發(fā)展也必然受到阻礙,性格也會變得退縮膽小、缺乏自信、無法面對困難。父母必須明白,關懷是心靈上的溝通,并不是行為上的干預。過分的干預會妨礙孩子潛能的發(fā)展。
2、過分溺愛
過分寵愛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有任何要求,無論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都無條件滿足。孩子總能得到滿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無法得到鍛煉,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點。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分析認為家長要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多關心,要依據(jù)孩子的性格特征尋求恰當?shù)慕逃绞郊纫乐埂昂唵未直庇忠乐埂斑^度溺愛”。應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求專業(yè)幫助,及時解決,不要讓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而最終影響子女的終生幸福。父母事事順從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動手,于是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任性、依賴、遲熟、不能忍讓、也不懂自己照顧自己;即使表面看來柔順溫和,但當孩子長大,需要面對難題時,就可能出現(xiàn)性格突變。父母的包辦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軟弱無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等于剝奪了孩子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扼殺了孩子的能力發(fā)展。
3、揠苗助長
有的父母不顧孩子的發(fā)育情況,強迫他提早學站、學走路、學寫字……造成孩子身心嚴重失衡,導致孩子出現(xiàn)脾氣暴躁、焦慮、冷淡、退縮等問題,還可能會出現(xiàn)拒絕學習的問題,也不懂與人和諧相處。
4、過分專制
經常以高聲規(guī)范孩子的舉動、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會使孩子長期處于恐慌之中,無法表達自己,只懂唯唯諾諾,并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嘗試新事物的勇氣。另外,為了發(fā)泄不滿,孩子會欺負比自己小的孩子。當孩子長大,他更可能會對父母存有懷恨的心理,把以往積壓的不滿,發(fā)泄回父母身上。
5、臉孔嚴厲
孩子無法在嚴肅當中感受到父母的愛,擺出嚴厲的臉孔,只會令孩子對父母卻步。父母應避免用苛刻字眼責備孩子,即使孩子做得不夠好,也應溫和地給他意見,使他容易接受。許多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卻又很吝嗇贊美自己的孩子。他們常常擺出一副長者的面孔責備孩子,以為這樣才是教育,其實卻忽視了贊美所帶來的奇妙的教育效果。
6、忽略有點
覺得孩子沒什么長處,就算有,父母也視之為理所當然。中國人比較謙遜,所以有些父母不習慣在人前稱贊孩子,有時還會不經意地批評孩子。其實,父母對孩子的評價是孩子建立自我形象的依據(jù),如果經常提及他的缺點,孩子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僅影響其自信心,甚至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則會不思進取。父母要及時、對應表揚孩子的良好行為。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么受到了表揚,因而對這個表揚不會有什么印象,更起不到強化好的行為了的目的。表揚要具體,表揚得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
7、限制說話
孩子喜歡問問題,有的父母會覺得很煩,而打斷孩子的話,或要孩子安靜。當別人問孩子問題時,有的父母卻經常替孩子說話。這樣做,會剝奪孩子練習說話的機會,導致孩子自我表達能力差,并會漸漸不再跟父母說話,嚴重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利于日后的社會交際。
有的父母誤以為多對孩子說幾次,孩子就應該懂得如何做,即使在安慰孩子時,也是喋喋不休地指出孩子的過失,叮嚀告誡他應該如何做,而忽略孩子的難處。父母這一做法會讓孩子感到麻木,變得了無生氣,沒有自信。另外,嘮叨還會使父母自己的脾氣變得暴躁,情緒變得無法控制。
假如你一定要重復地說,那么就改變一下說話的方式和語氣,將嘮叨的語氣改為提醒。嘮叨讓人厭煩,易招致怒氣,提醒的語氣聽起來則有幫助的意味,孩子會感到父母和自己是在一起的。
8、嘲笑挑剔
父母挑剔孩子的過失,經常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邊,說話刻薄,用罵人的字眼嘲笑孩子“笨手笨腳”“沒用”等,甚至在別人面前斥責數(shù)落孩子,均會使孩子感到丟臉,嚴重損害其自尊,變得退縮、膽小、缺乏自信。須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是需要一段長時間來恢復,甚至永遠無法重新建立起來的。另一種可能是,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怨恨,不但不會尊重父母,長大后還會找機會報復。
9、亂發(fā)脾氣
父母情緒不穩(wěn)定、亂發(fā)脾氣,會令孩子的性格變得扭曲、行為變得極端。孩子有可能變得反叛、是非不分、缺乏責任感;或是變得自閉、缺乏安全感;也可能同樣愛亂發(fā)脾氣。
10、低估孩子
父母質疑孩子潛能,處處要求孩子跟隨自己意愿行事。使得孩子不能從失敗中學習,變得習慣于依賴、習慣于被命令,變得缺乏思考力。
有的人智力過人,但意志薄弱、志趣低下;有的人是智力平平,但意志頑強、目標遠大、百折不撓。任何一個正常的孩子,總有這樣那樣的優(yōu)勢或潛在的優(yōu)勢。因此,作為父母,應客觀而清醒地分析自己孩子的特點,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優(yōu)點,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11、以偏賅全
父母用主觀的情緒和期待去看待孩子,自以為是地認定孩子的發(fā)展,并以孩子的一個特點概括其全部性格,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方向。例如,有的父母經常指責孩子“你又給我惹麻煩”、“總是這樣”、“沒出息”等,暗示了不能改變,會讓孩子也認定自己比別人差,因而放棄改正。慢慢地,孩子便會向被認定的方向發(fā)展,做個沒出息的人。認定,也容易變成偏見,導致父母經常錯怪孩子,使親子關系變得疏離,甚至使孩子變得反叛。
12、漠不關心
對孩子表現(xiàn)出漠不關心,孩子為了引起父母注意,會做出種種叛逆的行為,這些行為有可能讓孩子不幸誤入歧途。另一可能是,孩子覺得父母不關心他,對生命感到失望,因而走上絕路。
二、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誤區(qū)該這樣處理
1、舍本求末。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老師和家長那里學到的是勤勞、善良,學會的是自強不息、好學博愛;因此即便孩子的學習*不好,家長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才”的不足“德”完全可以彌補。
2、夫妻角色顛倒。
傳統(tǒng)文化中的慈母形象,當今的媽媽們很難扮演。比如,孩子犯了錯誤,母親應該做的是提醒,“這樣不好,媽媽不喜歡這樣,你再這樣媽媽就生氣了”,然后是忽視,“媽媽沒你這樣的孩子”,如果還不改,就變?yōu)榱藝乐鼐妫澳阋龠@樣,媽媽就告訴爸爸”,再下一步就到了威脅。無論怎樣,始終不要伸手打孩子。而身為父親,男人應該記得妻子對孩子的告狀永遠不會是誣告,因此如果妻子告孩子狀了,男人一定要對孩子嚴加教育。有的時候甚至爸爸上來打了孩子,媽媽不僅要裝作沒看見,還要教育孩子,“我之前說過沒有,你為什么不聽?以后要聽媽媽的話,你看爸爸多么辛苦,你還把他氣成這樣,快給爸爸端杯水去,叫他不要生氣?!奔彝ソ逃校赣H永遠應扮演書記和政委的角色,調和家庭的矛盾。如果母親過于嚴厲,而父親過于軟弱,就會影響到男孩的性格過于陰柔。
3、親子輩分的誤區(qū)。
在一個孩子12歲之前,家長可以不必向他們解釋你制定每條規(guī)矩的原因。一個孩子從小必須懂得什么叫服從,什么叫規(guī)矩,什么叫規(guī)則。
4、家教獎懲不利。
忽視懲罰,孩子就容易在同一地方摔倒第二次、第三次。過多的否定和責備也不行,要知道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他們才越容易認真聽。
5、教育口徑應一致。
不同身份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應該口徑一致,否則容易讓孩子鉆空子。
6、家長不能輕下結論。
家長認為孩子學習*不好就是態(tài)度不認真的表現(xiàn),那就錯了。其實,10%到30%的孩子存在著學習能力障礙,家長應該更加仔細地分析其原因。
*文章內容和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點贊
收藏
稍后學習規(guī)劃師會與您聯(lián)系,請保證手機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