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熟能生巧,把樂譜背得滾瓜爛熟是*普遍、*常用的方法。然而演奏者在舞臺上發(fā)生記憶障礙卻仍是常有的事。那么,要如何通過強化練習使輸入大腦的音樂信號牢記不忘?
記憶困難、中斷或障礙,大多有幾種情況:①音響復雜; ②聲部繁多; ③位置困難: ④風格生疏。 為了克服上述困難,以下 “訣竅”或許可行。
1.掌握“關節(jié)”。音樂有其自身嚴密的結構。 一首樂曲好比人體的軀體,有無數(shù)關節(jié)。大的段落與大的段落之間,是大關節(jié)。小段落相互之間又有小關節(jié),而樂句與樂句之間又有更多更小的關節(jié)。關節(jié)間的相互關系又好象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一旦走進另一個出入口,就會引向另一個完全不同世界 。
2.重復之中的不同之處。有時候演奏表演時記憶錯誤有許多發(fā)生在“重復之中的不同之處”,就是部分相同或者相近的小節(jié),也或者結構一樣或相近而琴弦位置不同,因此,要正確地把后調與前調區(qū)分清楚。 更 需要牢記“在不同位置上演奏相同音樂”的差別之處,以免前后混淆。
3.思在前。在平時練習過程中要隨時養(yǎng)成“想好下一句”的良好習慣。每一樂句、每一動作都預先準備,不倉促從事。
4.心記默背。邊瀏覽,邊在心里默記! 不僅需要在琴上練,而且走路也要想,等車也要想,散步也要想。這種離開古箏的心記默背,極其有用。在不知不覺的默想中,音樂的輪廓、結構、細節(jié),逐漸由模糊變得清晰。一旦碰到怎么也記不起的地方,立刻對照樂譜檢查,可以十分迅速地使記憶過程縮短,強化其深度。
5.哼唱樂譜。一譜在手,隨時自己指揮哼唱,這也是背譜的好方法。
6.臨睡前聽錄音。人在睡眠狀態(tài)下大腦皮層并未完全停止活動。 不少演奏家有過這樣的體驗:經(jīng)過一整天的練習之后,睡了一夜,第二天突然發(fā)現(xiàn)對樂曲的熟練程度提高了許多。這或許可稱之為“睡眠狀態(tài)下的練習”。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大腦皮層在睡眠狀態(tài)中的活動。
7.假想演奏。在任何不發(fā)聲的物體上,比如桌上、床上,假想地“演奏”樂曲,內心默想應當達到的效果,更進一步,可以假想自己的舞臺上演奏的狀況。 “傾聽”自己的每一個聲音,“看見”自己的每一個觸弦。這樣做也能使記憶變得立體化。
*文章內容和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點贊
收藏
稍后學習規(guī)劃師會與您聯(lián)系,請保證手機暢通